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60章 磨盘桥头的巧遇

方舒将车子停在北桥头,下车步行到桥上。

他经过这里也算是好多次了,但都是匆匆而过。

唯二的两次在桥上停留,一次是跟仇大标一起,被一群聚集在这里的人阻挡。

仇大标前往劝说,他跨在小电驴上,也没下车,注意力全都在了那些人身上了。

还有一次就是跟石磊来过。

至于那个夜里,他隔着南桥头还有一段距离,没能靠近。

方舒有点奇怪,跟石磊那次过来,他竟然没注意到这座桥的特别。

也许是心情的截然不同吧。

此时,走上桥,沉重的历史感令人肃然,就如走近一棵参天古树,总让人产生一种对于生命的崇敬。

这是一座木桥,方舒走过的地方不少,特别是作为特种兵,国内外任务出过不知几何,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一座木桥。

随着科技发展,哪里还有木桥存在的空间。

得益于白沟及周边地区的贫困,这座桥竟然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,而且,还在挣扎着履行着自己的使命。

如一个垂暮的老人,还在为自己的子女,默默挣扎着忙碌,丝毫不顾及自己。

方舒注意到,这座桥的用料并非上下一体,从桥上往下望,桥下立柱用料都是松木,方舒对于松木还是比较熟悉的,一眼就能认出来。

而桥身及其上的栏杆,用的不知是一种什么木料,方舒辨认不出,但可以肯定不是松木。

方舒想起了在福建瞻仰过的那座200多年的木楼,那是建在沼泽之上的一座木楼,地基就是一根根紧密的松木,打入沼泽的地下,经历数百年的风雨,竟然风雨不动,固若金汤。

他有一个战友就是那地方的人,也是那次他们的向导。

战友说,当地有一句话,叫水泡万年松,说是松木伐下,也不用暴晒,就那么新鲜地打入水下作为基桩,可以万年不腐。

万年可能有点夸张,但这座木楼是能够证明,数百年是真的可以不腐的。

当地还有一句话,叫干千年,湿千年,干干湿湿两三年,说的是松木彻底风干,可保存千年不腐;放在水中浸泡着,同样可以千年不腐。但如果一会干一会又湿,那就不行,非常不耐储存,没几年也就腐朽了。

看来水泡万年松这个经验,并非福建那边的专利,白沟这里的先辈们,也一样懂得。

但桥上是什么木料呢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