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68章 老四带来的消息

西北大学宿舍里,王平安正在看着自己手中的复习资料的时候,就听到了外面传来激动的大喊声。

“老三!老三!你快看看,快看看。”

看着向外面跑进来火急火燎,拿着一张报纸,留着一头长发,穿着一身背带裤的男子,王平安就笑着道:“老四,你丫的这是干啥咧?火急火燎的,催命呢。”

老四胡志军并没有因为王平安怼自己的话语而生气,只见他拿起书桌上的陶瓷缸子,猛灌了一口,平复了下激动的心情,才说道:“老三,你看看报纸。”

王平安拿起了报纸看了起来。

1979年,深城蛇口南头半岛传来一声爆响。

中国境内首个允许外资投资的地方——蛇口工业区,破土而出。从此,山河岁月震然改变。

1979年,时年38岁的泰籍华人谢德民,在深城投资1500万美元,建成了当时全国最大的现代化饲料生产企业——正大康地有限公司。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。

随后,海外华商及港商率先来深投资。

这一年3月,老牌政商杂志《经济学人》发表了一篇文章,题为《华夏有多少可以出口?》的文章颇具有前瞻性:

“华夏拥有的是土地、能源、劳动力,而现在缺少的是市场经济的经验和意识。其障碍之一,就是对市场需要怎样的产品、设计和质量规范缺乏经验。

一个方法是从其他国家的经验中照搬,事实上中国已经开始这样做,它称之为‘三来一补’。”

“三来一补”是指来料加工、来样加工、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。外商提供设备、原材料、来样,并负责全部产品的外销,华夏企业提供土地、厂房和劳动力。

“三来一补”项目名目繁多:电子表厂、雨伞伞骨厂、玩具厂、采石场、纸盒包装、饮料、捕虾船队、养鸡场、养鸭场不一而足。

王平安看完了报纸,看着他道:“老四,你也打算在这边来‘三来一补’?”

“哥们哪有这实力呀,俄就也想搞点大买卖,把咱们这边的货物打包到深城去卖,在到深城买一些东西向咱们这边卖。”胡志军抽了口烟道。

“你这不成了倒儿爷了嘛。不过这也是个办法,不过你打算带什么过去?柿饼还是核桃,还是羊肉泡馍。”王平安笑着问道。

在一旁的胖子老五这会也被王平安的话逗笑了,他看着胡志军也笑着道:“老四,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